非攻是视人如己,不侵犯别人与自己一样平等拥有的权利和个私领域。
其中内篇七篇,大致都可信。(《齐物论》)这种理想,都由把种种变化都看作天道的运行。
古代用人为牺牲,以祭神求福,今人便以为野蛮了。……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……故有生者,有生生者。因为他把一切变化都看作天道的运行。他说:唯达者知通为一,为是不用而寓诸庸。
五、进化之故:生物进化,都由自化,并无主宰。(同上) 又说: 大知闲闲(《简文》云:广博之貌),小知闲闲(《释文》云:有所闲别也)。夜眠之所弭,昼觉之所遗,又几居其半矣。
一种就是极端悲观的厌世家,像杨朱一流人了。人人不损一毫,人人不利天下,天下治矣。无名论的应用有两种趋势:一是把一切名器礼文都看作人造的虚文。人者,爪牙不足以供守卫,肌肤不足以自捍御,趋走不足以逃利害,无毛羽以御寒暑,必将资物以为养性,任智而不恃力。
《谷梁传》曰:寔来者,是来也。公羊传曰:寔来者何?犹云是人来也。
摘自欧阳哲生编《胡诗文集6》北京大学出版社 进入 胡适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杨朱 哲学 。而美厚复不可常厌足,声色不可常玩闻,乃复为刑赏之所禁劝,名法之所进退。又托为管夷吾说养生之道: 肆之而已,勿壅勿淤……恣耳之所欲听,恣目之所欲视,恣鼻之所欲向,恣口之所欲言,恣体之所欲安,恣意之所欲行。故智之所贵,存我为贵。
寔字训止,训此,训是,训是人,即是白话的这个。两义合起来说,实即是这个物事所以说:实无名,名无实。你是一个实,他是一个实,却同有人的名。
此如张仪说秦王的书(见《战国策》),如今竟成了《韩非子》的第一篇。所以在人的知识上,名的用处极大。
如此看来,可以说实是个体的,特别的。能保存得家族、社会、国家,方才可使自己的生存格外稳固。
既生则废而任之,究其所欲以俟于死。六、养生:上文所引从心而动,不违自然所好。则人之生也奚为哉?奚乐哉?为美厚尔,为声色尔。《诗经·召南》毛传与《韩奕》郑笺皆说:寔,是也。孔子深知名的用处,故主张正名,以为若能正名,便可用全称的名,来整治个体的事物。老子一方面主张打破一切文物制度,归于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。
痛苦的时势,生命财产朝不保夕,自然会生出两种反动:一种是极端苦心孤行的救世家,像墨子、耶稣一流人。有的说他上可以见老聃,有的说他下可以见梁王。
但老子一方面又说要虚其心,实其腹,为腹不为目,甘其食,美其服。二、杨朱:杨朱的年代颇多异说。
又:寔止也(段玉裁改作正也,非也),从宀,是声。况且自老子以后,自然主义逐渐发达。
……从性而游,不逆万物所好,已是杨朱养生论的大要。名誉先后,年命多少,非所量也。杨朱大概不及见梁称王),但这一篇的大体似乎可靠。故智之所贵,存我为贵。
人类智识发达,群众的观念也更发达,故能于存我观念之外,另有存群的观念。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,实也。
第三,《列子》八篇之中只有这一篇专记一个人的言行。这种时代发生一种极端消极的哲学,是很自然的事。
如今先解释这两个字的意义,再略说这个问题的历史。杨朱论养生,不要太贫,也不要太富。
名是代表实的共相的(虽私名〈本名〉也是代表共相的。三、无名主义:杨朱哲学的根本方法在于他的无名主义。第一,杨朱的为我主义是有旁证的(如孟子所说),此书说他的为我主义颇好。所以我们不妨暂且把《杨朱篇》来代表这一派学说。
腐骨一也,敦知其异?且趣当生,奚遑死后? 大概这种厌世的悲观,也都是时势的反动。四、为我:杨朱的人生哲学只是一种极端的为我主义。
又托为管夷吾说养生之道: 肆之而已,勿壅勿淤……恣耳之所欲听,恣目之所欲视,恣鼻之所欲向,恣口之所欲言,恣体之所欲安,恣意之所欲行。摘自欧阳哲生编《胡诗文集6》北京大学出版社 进入 胡适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杨朱 哲学 。
凡是极端为我的人,没有一个不抱悲观的。杨朱的为我主义,并不是损人利已。
网友点评
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